首頁 > 禮儀Q&A > 禮俗百科 > 古禮今談 > 大殮:蓋棺自此為賓為客

禮儀Q&A

大殮:蓋棺自此為賓為客

分享到
現稱蓋棺為大殮,昔稱入棺為大殮,同樣都是大殮,卻因時代的變遷對於行為定義有了不同的解釋,聽說古人執行大殮儀式還有分東西邊?為了固定大體,現在用庫錢填實空隙,以前用衣物壓實隙縫?
以下,將由小寶編來替各位粗淺地說明吧~

〈大殮:蓋棺自此為賓為客〉

(一)《說文解字‧玉篇·歹部》:「殮,殯殮也。入棺也。」
(二)《儀禮‧士喪禮》:「主人奉尸斂於棺,踴如初,乃蓋。」
(三)《古文圖書集成》:「升自東階,至靈座前。祝焚香洗盞,斟酒奠之。喪主以下哭盡哀,乃代哭不絕聲。宵為燎於庭,厥明滅燎,乃大殮。」
(四)《古文圖書集成》:「侍者先置衾於棺中,垂其裔於四外。侍者與子孫婦女
俱盥手掩首,結絞,共舉尸納於棺中實,生時所落髮齒及所剪爪於棺角,又揣其空缺處,卷衣塞之,務令充實,不可搖動。以衾先掩足,次掩首,次掩左,次掩右,令棺中平滿。喪主主婦憑哭盡哀,乃召匠匠,加蓋下釘,徹床,覆柩以衣,設靈床於柩東。」

         按古禮:小殮完成後的翌日,便在堂前的東階上舉行大殮儀式,恭謹地將大體放入棺木中,其儀式涵義為「亡者正式與生者訣別」,而在入殮之際,孝子會抱住遺體嚎啕大哭、悲極頓足,頓足之舉稱為「踊」。於東階完成大殮之後,會將靈柩移往西階,象徵正式從「殮」進入至「殯」的階段,從此,亡者的身分由主人變為賓客。

       上文所說的東階、西階之別需從方位尊卑講起:自古便云以東方為尊、以西方為卑,所謂「東道主、作東、東翁(現有「房東、股東」也從此延伸)」以東方為主人常待的方位;所謂「西賓、西席」以西方為賓客常留之位置。

       先看「殯」一字,它是由「歹」字和「賓」字組合而成,意旨亡者殮後封棺即視為賓客,而自古講究主客儀節,依循主人與賓客之間的禮節,客人走西階、主人走東階,由此再看「靈柩從東階移往西階」一事,便能理解古人其作為的意義了。

若您有任何疑問或建議,歡迎留下您寶貴的建議,我們將盡速與您聯繫,感謝!
TOP